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一份大約3000字嘅功課

3叔姐又上完半年嘅『生態』班,入面一個單元 ---- 香港歷史建築,要做一份大約3000字嘅功課,我都有幫手架 (除咗部份資料上網搵之外,d字同d相都係自己寫自己影架,不過唔知點解由Word copy過黎d字有大有細,又唔同色,突然有d又underline!? ):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 林邊磚屋




林邊磚屋,或稱『林邊屋』,或稱『紅屋』,或稱『大班樓』,屹立於港島柏架山上,現已被特區政府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根據“香港歷史建築”分類,香港的古建築分為:

  • 香港法定古蹟 – 指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所保護的歷史文物及建築。(目前已公佈有101幢)
  • 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 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必須儘可能予以保存(目前已公佈有117幢)
  • 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 具特別價值,必須選擇性地予以保存(目前已公佈有185幢)
  •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 具若干價值,但還未足以獲考慮保存(目前已公佈有194幢)

林邊磚屋所以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表示它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等,都是『具特別價值』的。

林邊磚屋的位置及交通

林邊磚屋位於香港島鰂魚涌柏架山道50號,位處大潭郊野公園北邊,柏架山道旁,正北望培志男童院及太古坊,正東望康景花園及康怡花園A至H座。

前往林邊磚屋,最方便是乘坐的士,可直達門口;但假如想來個自駕遊,則需要先到北角警署申請禁區紙,但如無特別原因通常是不會批准的。如選擇由山腳起步,漫步而行,可乘坐來往港島東英皇道任何交通工具,在柏架山道口落,或港鐵太古站/鰂魚涌站出閘,都有指示前往柏架山的方向。由柏架山道口沿柏油路向上行,一般十五至二十分鐘便可以到達。

林邊磚屋的歷史

林邊磚屋由太古洋行於1904年興建,香港日治時期,該屋曾遭嚴重劫掠破壞。1947年,該處恢復作為太古糖廠歐籍職員宿舍之用,因為歐籍職員通常位居要職,故此林邊磚屋又有『大班樓』之稱號。直至1972年太古糖廠結業,該屋就開始被空置。直至1976年移交給香港政府。1985年至2001年期間,政府曾將該屋租予國際文化事務協會設立紅屋藝術展覽中心,作為舉行展覽和音樂會的場地。2002年2月起,林邊磚屋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接手管理,並進行改建,並於本年(2012年) 6月,林邊磚屋已經變身成『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開放給市民參觀。

太古洋行的歷史

要講林邊磚屋的歷史,不得不提太古洋行的歷史,原因是『太古洋行』、『太古船塢』、『太古糖廠』等本身就是一個歷史。18世紀末,太古創辦人 – 施維雅家族帶著一批歐籍員工,老遠由英國遠涉重洋來到香港,買地建糖廠、機械廠、船塢及水塘等,招請本地勞工,營營奕奕,直至落地生根,就開始運用『福利』來留住一班離鄉別井的歐籍員工,包括興建宿舍及學校,好讓員工安居樂業,並且讓他們的子女有機會學習本地文化。位于柏架山上的林邊磚屋及位于柏架山腳的漢文學校兩座紅磚建築物就因此分別於1904年及1923年被興建,可惜漢文學校(後稱太古漢文學校或現稱太古小學)於60年代被政府拆卸改建為鰂魚涌市政大廈,否則,兩所紅磚歷史建築,山上山下,互相輝映。

『太古』建宿舍並不是只有林邊磚屋一座,細數之下,還有附近西灣台3幢中級管理人員宿舍及位於鰂魚涌街、基利路及西灣河等以『太』字命名的11座低級員工宿舍。每座建築物平均樓齡都50年了,除西灣台3幢中級管理人員宿舍已被拆卸外,其它的都頗具特色,假以時日,相信被列入為香港歷史建築的數量必有所增加。

林邊磚屋的建築材料及特色

林邊磚屋原來有兩棟主建築,樓高兩層,中式琉璃瓦屋頂,紅磚牆加花崗岩地基。內部的東西大多為木製,例如樓梯及窗框,而地面則鋪了柚木地板。客廳亦安裝了大壁爐。日治時期第一代林邊磚屋受到破壞。戰事完結之後,1947年至1951年期間由太古洋行重建,改為平頂,兩棟屋二合為一。而內裡得以保存下來的建築材料,都盡量再用,例如:

1) 木樓梯及柚木地板


2) 大壁爐及花崗岩地台


3) 最具代表性的紅磚外牆


當年太古洋行興建這樣一座林邊大屋,除了要有英國建築特色之外,還要就地取材,因為始終樓宇面積不少,所需材料更絕對不能一船一船的從英國運來。紅磚在當時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所以,現存一些著名的『紅磚』建築物,例如上環的 西港城 中心及波老道10號舊英軍醫院等都是早期英國人管治香港時的『傑作』。

除了『紅磚』這個主要特色之外,就是一些英式建築風格了,例如:

通風的露台圍欄


大麻石造的欄杆


圓拱形的露台窗


有石屎簷的小窗


林邊磚屋的生活問題

材料問題解決,建築風格搞定之後,太古的『大班』們如何在現在介定為歷史建築,當時可是一座建築在荒山野嶺,遠離人煙的超級豪華大洋房別墅生活呢?現在的摩登大廈,人們選購或者入住,除了價錢之外,首要條件,都是:交通方便嗎?配套齊全嗎?有泳池?有會所?名校網?等等等等!以上種種對林邊磚屋來說都是欠奉的,甚至可以說,當時還不知道若干十年後世上竟然有如斯豪華的居住環境。

可以想象得到是,太古的『大班』們當時懷著的一股歡欣熱熾的心情,入住的是一座沒有自來水、沒有電、沒有電話、沒有電視、沒有上網、沒有抽水馬筒、用蠟燭照明、燒柴煮飯……

林邊磚屋得以被保存下來的原因

林邊磚屋得以被保存下來,並且被特區政府鑑定成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原因實在殊不簡單:

日治時期它雖被嚴重破壞,但慶幸它沒有被催毁;翻查二次大戰的歷史記載,太古船塢被日本空軍猛烈數度轟炸,西灣河、鰂魚涌沿岸一帶房屋土地都被破壞殆盡,但炮火沒有對準山上。而當時英軍打算退上柏架山,建爐灶,掘山洞,與日軍來一場持久戰。可是事與願違,當時的香港總督揚慕琦投降,英軍下山,繳械投降,林邊磚屋避過了一場槍林彈雨的洗禮;

戰後修建,因為用料上乘,雖再經歷數十年風吹雨打,它仍然聞風不動的屹立柏架山上;其實無論古今,『太古』的物業都有極高評價,其設計、材料、建造、保修等等都保持最高水準。

不論在仍是太古宿舍期間或者被政府接收之後,都有管理安排,故得以免除被一度入侵香港的非法入境者所佔據的命運;

位處山上,未被地產商看中,否則,相信它的命運已經跟太古漢文學校一樣,早早就被拆卸。六七十年代,因為大批國內人士湧到香港,香港政府為解決居住問題,大賣土地,開山劈石,鰂魚涌區一帶海山、海景、福昌、益昌、益發等五廈、南豐新村、康怡花園等等就在當時相繼落成,林邊磚屋當時未被移平實在非常幸運。

一所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觀後感

因為漁農自然護理署在2012年6月將林邊磚屋變身成『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開放給市民參觀的緣故。開放後第3日就踏進了這個超過百年的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內。其他參觀者大多都被內裡的生態介紹所吸引,但自己卻漫步穿梭樓內廳房之間,用腳踏著那油木地板、用手摸著那大壁爐、用眼貪濫地四圍搜索,又或者坐在露台走廊的復古長櫈閉上眼睛,感受那涼風吹上臉上的甜美、聽著那鳥語、聞著那花香……當年的『大班』或者家人們就是那樣過日子的嗎?

孩子們最愛在每層之間的木樓梯跑上跑落,或者跑到天台上躲起來




或者跑到屋旁山野之間,親親大自然






家眷們就最愛坐在二樓的走廊尾,閒話家常,或者落小花園魚池邊坐一坐


『大班』們都愛在工餘修修補補,令家人住得更舒適




樂在歷史中!



2012年6月6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